跨越千山万里,“火焰蓝”情系藏区百姓——记广东消防援藏干部朱金龙
- 时间:2020-10-30 09:43
- 资料来源: 本网
- 浏览次数:-
- 【打印】
- 【字号:小
- 中
- 大】
“孔繁森在这里写下了‘青山处处埋忠骨,一腔热血洒高原’的铮铮誓言,我愿做他的追随者。” 朱金龙一直有一个梦想,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前往西藏,参与西藏的开发建设。他曾两次报名申请去援藏,第一次是在2012年,但当时主要选择年轻干部为主,他的援藏梦落空了。时隔5年后,在2017年他再次申请,援藏的梦想终于实现了。2017年7月,朱金龙作为深圳消防支队首位援藏干部,远赴西藏日喀则市消防支队南木林大队工作。他说:“我从特区走出来,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出发,特别是蛇口,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就在水湾,我要把改革开放的理念带到西藏,为消防事业做点实事。”
心系百姓,把南木林当做第二故乡
朱金龙的援藏地是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,当地平均海拔4580米,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6%,全年高寒无夏,气候恶劣,自然环境极差。由于高原缺氧,气温低和温差大,他刚到南木林消防大队时就出现头痛恶心、心律不齐、拉肚子等不适症状,特别是刚到的第一天晚上,因为高原反应出现头部胀痛。虽然高原反应非常痛苦,但是通过药物治疗,及时调整心态和注意饮食,在短时间内他克服了高原反应,迅速投入到援藏工作中去。
日喀则市南木林县面积是深圳的 4 倍,共有1镇16乡,辖区面积8848平方公里,有39个文物古建筑。为了尽快熟悉辖区消防力量和文物古建筑单位情况,还处在高原反应“磨合期”的朱金龙,集中利用3个月时间跑遍了全县。“日常联络和工作协调都要花不少时间,靠车不能完全解决交通的难题。”他说,因为道路交通不便,“跑腿”上山是家常便饭。有一次他为了赶往距离县城70公里、海拔 5400 米的色吾寺,半走半爬花了6 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,中途差点晕倒。
援藏期间,高海拔和超强的紫外线已经让朱金龙变成了“当地人”。在他远离故乡、告别亲人,来到南木林后,他就把这里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。朱金龙真情融入藏区,与当地贫困家庭建立一对一帮扶。在一些区域,藏民们没有干净的自来水,用水要到河流、湖泊背水。了解到情况后,他自费捐款捐物帮助困难群众,先后为3户吃水困难群众引水入户,解决了几千年来的背水问题。朱金龙经常带领队伍,走村入户,送法下乡,与村民面对面讲授消防法律知识,切实增强了农牧民的法制观念。
冻伤膝盖,坚持三次下水参与救援
2018年8月26日,由于连续多日的暴雨,南木林县湘河水位上涨,多处出现山体滑坡。晚上9时14分,位于南木林县热当乡热让村附近河流,一台皮卡车滑入河中,有群众被困。当时水位上涨已没过车顶,只能隐约可见,水流湍急,离岸边为45米左右。
朱金龙到达现场后,拿起救生圈亲自下水救援,夜半的河水冰冻刺骨,第一次下水,由于岸边的保护人员过于紧张,将保护绳牵拉过紧,导致无法游到河里的浅滩。上岸后,朱金龙已被河水冻得发抖,但想到有人被困,群众有难,他还是要求再次下水。这次他从上游100米处往下飘流,终于到了河里的浅滩,用手电筒观察,离事故车辆还有8米,水流又急又冻,在无支点作保护的情况下,无法再前进1米,朱金龙只能返回岸上。此时他已被冻得无法站立、两个膝盖已受伤,鲜血直流,被队友们架起进车里取暖。
28日上午7时,42米长的起吊车和救援人员200余人到达现场。由于起吊机长度还是不够,朱金龙与队友只能坐在水泥斗里下河救援。朱金龙绑住安全绳浸泡在洪流中,河水冲刷的沙土钻进了的耳朵、嘴巴,他仍坚持在水下救援。历经半个小时,终于接好了起吊绳,车辆被成功起吊上岸。整个救援过程历时16个小时,朱金龙亲自指挥,三次下水,亲自上吊车搜救被困人员,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誉,树立了不畏艰险,冲锋在前的广东“火焰蓝”形象。
跋山涉水,家人5000多公里的牵挂
朱金龙援藏后,妻子彭春秀和女儿在深圳工作生活,分居两地,平时只能通过电话慰藉对亲人的相思之情。3年来,朱金龙与家人聚少离多,用妻子的话来说,“他每次回家都非常非常不容易。”2018年12月,朱金龙准备休假回深圳,女儿为了迎接父亲回来做了许多准备,特地用积攒的小红花换了一天的免作业权利。朱金龙跋山涉水,坐汽车、火车,穿过泥石流道路,终于到达拉萨准备乘飞机回家,然而一场大风雪致使航班取消,归期未知,连通讯信号都极不稳定,上演了一场“被大雪阻隔的父女相聚”。
2018年春节前,为了家人团聚,朱金龙的妻子带着8岁的女儿乘动车、火车、汽车,辗转近66个小时来到朱金龙的援藏的南木林县。妻子和女儿忍受长时间长距离的颠簸跋涉,开启了一条5000多公里的探亲路。最艰苦的地方才能绽放最美丽的雪莲,妻子彭春秀说:“女人都有一个英雄梦,金龙在实现他的援藏梦,我为他感到骄傲!”